1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防疫措施之常见免疫失败及原因

发布时间:

2012-08-17 16:44

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我国加入WTO,中国畜牧业走向国际市场己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由于政治、经济、宗教、环保、安全诸方面的原因,各国在取消贸易壁垒的同时增加和抬高了技术门槛,或者设立技术壁垒,

2002年东欧各个对我国猪肉药物残留检测品种由7种上调到51种,日本劳动厚生省在2003年一年的时间内对我国鸡肉监检药物品种和检测药物残留标准进行了3次调整,2009年5月29日日本又在食品和农产品“肯定列表制度中”对我国鸡肉和猪肉产品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药物残留限量标准分别由36项和25项增加到382项和425项就是明显的例证。

国内畜禽养殖企业针对这种变化,纷纷采取加强免疫接种、使用中草药、调整日粮中抗生素品种和数量、降低日粮中微量元素比重、净化畜群、早期停药等多项或综合措施,以保证产品顺利走向国际市场。

但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动物免疫失败常常导致畜群疫病流行,使得各种努力付诸东流。

所谓免疫失败,严格地讲是指经过免疫接种的猪只,到了应该产生免疫力的时候而未产生免疫力的现象。

但在生产中,饲养户常把应激反应、过敏、免疫事故、诱发现象通称免疫失败,为了分析方便也为了减少处理免疫失败时的纠纷,现将应激、过敏、免疫失误、免疫事故以及免疫失败现象概述为以下几点。

1:免疫失败:指给生猪在规定的部位,按所用疫(菌)苗说明要求的方式、剂量,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接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滴鼻、穴位注射等方式)了某一种质量合格(运输、储存、保管、分发各个环节均按规程操作)的疫(菌)苗,但过了免疫应答期,生猪个体或群体仍未产生免疫能力(即血液中未产生抗体或抗体水平较低)的现象。

在生产实践中,还可以见到另一种情况,即接种了甲种疫苗后以后,生猪个体或群体产生了对甲种疫病的免疫力,但却爆发了乙种疫病(俗称免甲发乙),

虽然从理论上不算免疫失败,但最终效果仍然等同于免疫失败,饲养场的管理人员也称免疫失败。

我们称前者为狭义的免疫失败,而将后者和诱发疫病的现象、应激反应、免疫事故统称为广义的免疫失败。

2:应激反应:常见于疫苗注射过程中,其主要表现是在注射疫苗10-20分钟后,由于生猪个体间的差异、疫苗及其佐剂的不同、

注射量过大、疫苗温度过低、注射方式的失误而引起的临床反应,如心跳加快、体温升高,采食量降,呕吐,呼吸困难,抽搐,甚至死亡。

3.过敏反应:是由于动物机体内特异性免疫机能差异导致的对异体蛋白侵入后作出的迅速过于强烈的应答。

临床常见于注射疫苗后5-30分钟,症状以心运过速、呼吸困难、虚脱为主,如处理不及时,反射机能丧失后很快死亡。

4:免疫失误:是指在免疫过程中,由于防疫员未按免疫规程操作造成失误的现象。免疫失误既可以造成应激反应,也可以导致免疫事故、免疫失败。常见失误有以下几种:

(1)是未检查疫苗瓶,注射的疫苗品种不对,或注射了过期失效疫苗、破损疫苗、密封脱落的污染苗。

如郑州效区一猪场的防疫员不细心,把猪瘟苗接种到鸭体内,把新城疫苗接种猪体内,这样怎么能产生相同抗体?

(2)是免疫用具消毒方式不当,尤其是注射器及针头的消毒方式不当。

如懒得煮沸或高压消毒,用乙醇浸泡后也不用蒸馏水冲洗直接使用。

(3)是注射方式选择的失误,如把应该皮下注射的疫苗采用皮内注射,应该肌肉注射的错误地使用了皮下注射法等。

(4)是懒省事,不保定,打飞针。

(5)是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抽吸疫苗时忘记摇晃、抽吸后未排除针管中空气,肌内注射时进针后忘`记回抽检查等。

(6)是将废弃物随便乱扔,尤其是疫苗瓶、一次性注射器、废针头等随手乱扔。

(7)是免疫对象选择的失误。如给配种期的公母猪临产前1周的母猪接种五号病疫苗,哺乳期仔猪接种丹毒肺疫二联苗、刚阉割小猪、患`病猪、弱残猪等暂时不应该免疫的猪免疫,被注射疫苗后因免疫应答造成流产、早产、死亡等。

(8)是未实行一猪一针头。

(9)是随意加大疫苗用量。

5:免疫事故:

是指免疫过程中由于免疫失误造成的生猪应激、死亡和免疫失败。如过量注射引起的应激;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造成的死亡;错误注射疫苗、注射部位和方式失误导致的死亡;打飞针和随手丢弃的疫苗瓶造成的疫情发生;混用针头造成疫情蔓延等。

6:诱发疫情:又称激发疫情,不同于继发疫情。前者是指猪只已经处于隐性感染状态时,注射疫苗引起疫情的现象;后者是猪只在感染某种疫病后,由于抵抗力下降而导致第二、第三种疾病或疫病发生的现象。

对处于隐性感染的猪群,接种疫苗诱发疫情大多见于接种前末进行过免疫抗体检测的猪群;当进入动物疫病流行季节或流行期,除了当天检测抗体水平,很难保证接种疫苗不诱发(或激发)疫情,这是隐性感染升高的原故。

但是当猪群中已经有个体或小部分个体出现临床症状,由防疫员个人作主(不包括紧急接种和应畜主要求进行的免疫)对猪群进行免疫而导致该种疫情发生,则是免疫事故。

(二)不同种类免疫失败原因分析

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有疫苗质量、操作不当、个体以及群体体质状况、环境及管理等。

1:疫苗质量问题:疫苗失效和有效剂量不足常导致狭义的免疫失败,而疫苗失纯度不够则很可能导致“免甲发乙”、过敏反应、应激反应;

疫苗生产工艺的不同以及佐剂的改变常常导致过敏和应激反应发生;包装破损疫苗大多由于受到污染而引起过敏反应、应激反应;包装破损虽不严重,但破损时间较长的疫苗免疫后,可能产生不了免疫力,也可能导致“免甲发乙”。

 

因为无论是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的原因造成的疫苗纯度不够,还是因为包装破损导致的杂菌(病菌)污染,都可能由于抗原种类的差异改变而引起过敏和应激;同时由于杂菌(病菌)随接种进入猪体,当被免疫接种猪处于同污染菌的疫情,也即发生免疫接种后的“免甲发乙”。

2:操作问题:操作不当常见以下几种。

一是运送保管不当。

二是使用操作不当。

三是操作方法不当,未按规程操作。四是接种后不仔细观察,对过敏及应激反应处理不及时。

形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防疫员责任心不强、文化水平低、知识老化、技术落后,只能通过加强管理、竟争上岗、培训提高等综合措施解决。

3:生猪个体及群体方面:生猪个体及群体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同品种以及不同年龄生猪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强弱程度不同。

二是猪的生理状态不同形成的免疫应答强弱程度的差异。

三是某些细菌(病菌)对特异性微生物的寄生性、伴生性导致的激发或继发疫情。

四是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和黄曲霉中毒导致的免疫抑制临床最常见于猪瘟的免疫。

五是免疫麻痹:即由于同一头猪前次免疫剂高而本次剂量末达前次剂量,前次免疫的高剂量提高了免疫应答阈值所致的免疫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