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和美华集团官网!

Copyright 2016 版权所有 © 和美华集团
总部地址:济南市高新区两河片区飞跃大道3588号和美华工业园
总机:0531-88888877 传真:0531-88900033  手机:13256733270
技术支持:
中企动力 济南 鲁ICP备09074857号-1 

联系电话:400-809-1789

搜索
搜索

联系电话:400-809-1789

Breeding mode

养殖模式

《和美华科技》2015年 第一期第二版

分类:
和美华科技报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02/06 15:48
浏览量
【摘要】:
经过和美华全体同仁两年多的共同努力推广,和美华蛋鸡养殖模式初步给客户带来较好的效益,市场反应很好。

从大力推广养殖模式到提供问题解决方案

和美华集团市场总监 侯万军博士

经过和美华全体同仁两年多的共同努力推广,和美华蛋鸡养殖模式初步给客户带来较好的效益,市场反应很好。

2014年10月,我去兰州武威,帮助饲料场开和美华养殖模式推广会时,一位民勤地区的养殖户握着我的手对我说:“前年我听了侯博士您的的养殖模式推广会,回去以后,我严格按照您讲的去执行,虽然有些方面做得不太到位,但我尽量向模式的标准靠拢,这批鸡是我这么多年来养得最好的一批,我养了20多个月,九成以上产蛋率超过了10个月以上,淘汰时产蛋率还在78%,每天还有不少的利润,真是舍不得淘汰呀……”。经过详细解了他的养殖数据----胫长、均匀度虽然没有达到我们养殖模式的要求,但还是比其他传统养殖场的数据高了一大截,就这样他的鸡仍有潜力可挖。

有一次我到张家口市场做客户回访时,有一位养殖户和我讲:“我听过你们三次养殖模式推广课,收益很大……”,当时他有一批32日龄的小鸡,一定要我去看一下,经过我测量和数据分析,虽然已经养的不错了,但还可以更好一些。通过我对许多养殖户的了解分析,现有条件下他们虽然对养殖模式很感兴趣,但还没有严格操作到位,所以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

经过和美华集团总部研究决定,2015年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继续推广和美华养殖模式的同时,还要针对A类用户着重去提供问题解决方案,更进一步地提升养殖户的养殖水准,更大限度地挖掘蛋鸡的生产潜能,为养殖效益最大化不懈努力。

基于A类蛋鸡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1、和美华养殖模式落地方案;2、八项服务项目的落地方案;3、针对A类用户的精准营养提供方案;4、专家现场咨询、指导服务方案;5、集约化鸡场技术厂长委派模式;6、技术场长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模式;7、产品与品牌畜产品企业的对接模式;8、A类用户分层、分类、分阶段的培训方案;9、鸡场生产性能测量、评价、实施方案;10、种鸡场受精率、孵化率提升方案;11、鸡场环评通过方案;12、鸡场消毒、保健方案;13、抗体检测服务;14、鸡场建设及改造方案;15、细分养殖品种的营养标准方案。

和美华集团要求各分子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有节奏、有步骤逐步的为A类用户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相信一定会给用户创造更大价值,带来更好的利益;和美华集团从大力推广养殖模式,到提供问题解决方案,无论对于用户,还是集团都是一场革命,我们也一定会聚焦用户价值,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

 

 

蛋鸡冬季的管理要点

和美华集团市场部技术服务总监 赵君和

冬季蛋鸡疫病高发是由于通风不良,养殖户常常为了保温而牺牲通风,有害气体超标;禽流感、新城疫等免疫接种不及时、不科学;加上鸡群为了抵御寒冷消耗热量而饲料能量不足,体质变差和冬季紫外线的杀菌作用降低等多种不利因素综合引起。

一、通风是冬季管理的第一重要措施:鸡有气囊的特殊组织器官,注定容易发生呼吸道疫病且难以治愈,所以通风不良是鸡万病之源。没有冻死的鸡,只有热死的鸡和通风不好患病死的鸡!

首先在蛋鸡舍建设和改造上,遵循经济、简便、高效的原则,在鸡舍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安装方便低温季节通风换气的PIC塑料进气管和拔气管。一般情况下,两列鸡舍上下管直径110毫米,高1.5米;三列的高1.5米管子直径160毫米;四列的高1.7米直径220毫米。冬季只要适当调整进风口的进风量,其他的就完全可以打开。

 

《和美华科技》2015年 第一期第二版

 

《和美华科技》2015年 第一期第二版

 

《和美华科技》2015年 第一期第二版

 

《和美华科技》2015年 第一期第二版

 

二、做好新城疫-H9和禽流感的免疫接种工作:根据抗体检测,对于适龄产蛋鸡,H5禽流感最好2个月做一次;新城疫—H9最长3月免疫1次。在免疫新城疫时切不可单纯看日历免疫,要根据鸡群的状况,在个别鸡向料槽吐水;蛋鸡颜色变淡或暗斑;个别鸡粪便变稀;鸡冠尖端发绀等1-2项异常情况出现时,首先考虑新城疫的免疫,即使你刚刚免疫20天也要考虑重新免疫。冬季免疫新城疫活苗最好结合新城疫-H9采取点眼、滴鼻的方式。

三、注意三个管理细节:

1、营养调整三关键:

1>为了增强机体抵御寒冷和抗病力,确保蛋白能量平衡,建议在春秋季配方豆粕不变的情况下添加1-1.5%的优质豆油。

2>为了防止冬季高采食量情况下,石粉摄入过量引起鸡肾肿痛风和产“溅钙蛋”现象的发生。建议每只鸡每天按照3.8-4.2克钙的摄入量计算石粉的添加比例。比如海兰褐壳蛋鸡采食量冬季是125克,按照4-4.2克/每天.只的钙摄入(350天以内按照3.8-4克钙摄入,350天以后按照4-4.2克钙摄入)。钙%=(4-4.2)/125=3.2-3.4%。预混料和大配方大约含钙0.7%,需要加石粉= 〔(3.2—3.4)-0.7〕/0.35(石粉含钙)×%=7.1-7.7% 。所以建议350天内的蛋鸡石粉添加调整为7.5%之内。当然也可以按照石粉%=产蛋率%/0.22(系数)×采食量(克)计算。

3>使用微生态制剂促消化,降低氨气的产生:由于冬季蛋鸡摄入的蛋白普遍超标,粪便内大量没有消化吸收的蛋白发酵分解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加上鸡舍密闭,很容易引起呼吸道疫病。而优质微生态制剂具备抑制腐败菌,提高饲料消化率,减少氨气等有害气体产生,减少机体对于毒素的吸收保护动物健康的作用。为此建议大家低比例微生态制剂,比如和美华2%的精品维他康等。

2、夜间饲喂增加能量,少死亡:在冬季熄灯后的4个小时(大约23:30-0:30)开灯饲喂1个小时,具备能加能量摄入抵御寒冷;活动筋骨减少死亡;保证产蛋率的稳定的诸多作用。

3、做好带鸡消毒:冬季空气干燥,呼吸道粘膜容易受到破坏;加上灰尘中携带了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所以鸡群很容受到感染而发生大肠杆菌、支原体、新城疫等疫病。为此,建议养殖户在鸡舍安装人工降雨设备,采取短时间(每次喷雾10-15秒),长期喷雾的方式(20-30分钟一次),解决冬季鸡舍灰尘和空气干燥的问题。

 

鸡蛋冬季蛋黄变硬的原因分析

和美华集团市场部技术服务总监 赵君和

最近和美华某分子公司接到蛋鸡养殖户“鸡蛋卖到商场后因为蛋黄发硬,生鸡蛋蛋黄用筷子难以搅开,即使搅开蛋黄呈块状而遭到退货”的投诉。接投诉的公司亲自把生鸡蛋打开,确实出现养殖户投诉的情况。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我做如下解释:

一、绝对不会是预混料的问题:原因有二:一是使用本厂同一型号预混料相邻的多户鸡场,除此养殖户外,其他养殖户均没有出现此类情况;二是预混料中确实没有能致使蛋黄变性的任何添加成份。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1、低温:由于近时期鸡蛋价格下降,不少养殖户开始储存鸡蛋,由于仓库保温条件差、外界气温低,造成鸡蛋变性,出现蛋黄打开后发硬;运输途中遭受冷冻或在冰箱冷冻储藏后也会出现蛋黄粘度(硬度增加),并且这种变化即使恢复常温储存也不可逆。

2、饲料蛋白较高和添加油脂:饲料中蛋白水平较高和添加大量的油脂后,营养充沛,提升了鸡蛋质量,蛋黄密度大,这种鸡蛋如果遭受冷应激,蛋黄发硬的现象会更突出。且以注重蛋重,按照每箱重量卖鸡蛋的江苏、上海等可能更突出。

3、高温:有的为了做精品蛋,要对蛋壳表面清洗处理,在处理过程中水温超过40度以上造成鸡蛋内容物的变性,出现蛋黄变硬。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多数是不小心造成的。

4、饲料添加棉粕等:根据GB13078-2001《饲料卫生标准》规定,蛋鸡配合饲料中游离棉酚的允许使用量为≤20mg/kg。当饲料添加大量的棉粕或棉籽油,其中的棉酚等有毒有害物质造成鸡蛋变性,蛋黄中铁离子扩散到蛋白中,与棉酚形成复合物,致使蛋清呈粉红色而蛋黄变成黄绿色或暗红及斑点状并进而转化为褐色。这样的鸡蛋煮熟后蛋黄弹性增加犹如“橡皮”,俗称“橡皮蛋”“黑心蛋”。《安徽

农业科学》2007年第21期祁成年关于“棉酚中毒导致鸡蛋品质异常事件的原因调查”通过对新疆南部某养殖场发生的"橡皮蛋"事件进行调查。经饲料成分调查发现,饲料中棉籽饼的含量为16%,初步判断为棉酚中毒。……鸡蛋贮藏温度低于10℃和贮藏时间延长均会增高"橡皮蛋"的发生率。

对于今冬明春禽流感发生情况的预测

和美华集团市场部技术服务总监 赵君和

H5N1禽流感流行预测与防控:

1、禽流感毒力(致病性)的分类:

高致病性——高毒力——主要是H8和H7;

低致病性——中低毒力——H9或其他型;

无致病性—无毒力—各种亚型(从H1——H15)。

2、N5禽流感的流行和预测:

今年发病除极个别地区局部流行外,难以形成全国范围的流行。原因有六:

1>去年的禽流感大流行后,“伤后疼痛感效应”使得人们普遍重视,在免疫频率、疫苗选择做了努力。

2>流行后的抗体效应。

3>国家对禽流感毒株针对性调整:现阶段7.2,2.3.2.1,2.3.4.2,三个抗原型病毒群同时流行。但是2013年南方和北方流行的2.3.2.1与我国现在使用的RE—6疫苗毒株交叉免疫效果很好,因此目前用含有RE—6的禽流感疫苗防控2.3.2.1基因群中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没有大的问题。而7.2,7.1(RE—4)基因群的部分毒株之间虽然存在明显的抗原变异,但是农业部已经推出新的RE—7疫苗,取代了RE—4也不会有大的问题。现在值得大家关注的是,但新出现的2.3.4.2分支病毒与RE—4,RE—5,RE—6,RE—7,都有不同程度的抗原差异,希望注意些。

4>蛋鸡存栏基数不会太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流行的几率:虽然鸡蛋高价运行,但在去年疫情的严重打击下,人们资金普遍明显不足加上畏惧今冬明春的疫病风险,到11月份,人们上雏鸡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病的流行。

5>鸡蛋高价运行,人们普遍舍得投入:在鸡蛋行情好的年份,说明蛋鸡存栏少,本身疫病发生几率减低;且由于养殖户赚到了钱,也舍得在营养、疫病防控的投入。

6>今年夏天天气不十分酷暑,加上秋季北方玉米主产区没有大面积的阴雨,玉米质量好,也有利于蛋鸡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只要进入秋季后,只要坚持不超过两个月使用含有的RE—6和政府新加进去的RE—7的N5N1疫苗合理免疫,H5禽流感问题不大。

H9N2禽流感流行预测与防控:

1、流行情况:

1>从2013年到现在,H9N2在我国养殖业中的存在没有明显的变化,现在流行仍然较为普遍。今年从湖南到山东H9抗体检测普遍在14、15,甚至更高,这无疑增加了发病的风险,特别是肉鸡H9感染更加普遍。其中个别毒株对于哺乳动物有致病性。主要是对产蛋率、料蛋比、死淘率有较大的影响。这可能与免疫不规范、复杂的混合感染、病毒变异、养殖场生物安全不到位,野毒污染程度高有关。

2>2013年新出现的H7N9和H10N8亚型感染病毒的6个内部基因,全部来源于H9N2, 凸显了H9N2的潜在威胁和重要公共卫生学意义。

H9N2在蛋鸡上的防控:

从目前的H9N2亚型病毒中的AI基因大部分属于BJ94分之,虽然存在抗原差异,但是现有疫苗免疫效果可靠。只要坚持3个月之内免疫一遍新城疫-H9疫苗,估计今年问题不大。

三、H7N9禽流感流行预测与防控:

1、流行情况:

1>从人感染H7N9病毒的分离情况来看,H7亚型病的分离率呈增高趋势。病毒主要在活禽交易市场的鸡和环境中分离到的。虽然个别鸡场发现有血清学或病原学阳性的样品,但绝大多数养禽场检测为阴性,也没有发现猪感染该病毒。

2>该病毒是H9N2、H7N3、H7N9等不同亚型病毒之间重组而成。H7N9 2014年分离的毒株与2013年的分离毒株没有明显的变异;

3>人工让鸡感染H7N9对鸡仍是低致病性。

4>从家禽上分离到的H7N9和病人分离到的H7N9在序列和致病型上,存在一些差异。

2、防控:

1>从2014年4月人感染H7N9的有所下降,但是病原仍没有彻底查清楚,散发的仍然不断,所以今冬明春可能对家禽产生一定影响。

2>既然H7N9亚型禽流感在卫生和农业部都定位二类传染病,所以希望政府不要引导、宣传过渡。

四、H6亚型禽流感流行预测:

1、流行情况:

1>从近年广东活禽市场鸡、鸭、鹅身上分离的禽流感毒株中,H6毒株超过60%;

2>H6病毒高分离率的原因不清楚,可能与水源H6亚型禽流感病毒逐渐增强,对家禽的适应能力有关。

虽然今年家禽上的禽流感H5N1、H5N2和H9N2问题不会太大。但是,其他呼吸道疫病,如新城疫、H9N2、亚型流感、大肠杠菌、支原体等疫病仍然会频繁发生,与禽流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将更为复杂。饲养管理差、环境污染严重,未能科学免疫接种或操作不当,鸡营养差的个例鸡场,很可能仍然是重灾区。本结论仅代表本人观点,具体要根据鸡场需要实施适当防控。

 

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和美华集团技术部总监 黄晓辉

蛋鸡养殖中把蛋壳质量归结为蛋壳重、蛋壳强度、蛋壳颜色等方面。在实际生产中,蛋壳质量的中心问题是蛋壳的破损和蛋壳颜色变浅的问题。许多复杂因素影响和控制蛋壳质量,如蛋鸡的品种、日龄、环境、疾病、饲养管理、营养水平等。

一、 遗传因素:一般白壳蛋厚于褐壳蛋;而褐壳蛋的抗破碎性高,具有较好的蛋壳强度。

二、 年龄:蛋壳强度低、破损率高在开产鸡与老龄蛋鸡中出现较多。如果开产前没有足够的钙磷储备,会造成开产软壳蛋、破壳蛋多;但如果加钙过快,也会导致鸡拉稀。因此,和美华建议蛋鸡在90-100日龄左右加2-3%的石粉,到开产时逐渐加到5%。同时在开产时使用开产宝,这样能避免产软壳蛋。

随着鸡日龄的增长,蛋鸡对钙的吸收与贮存能力降低,用于生产蛋壳的钙随之减少,自然就降低了蛋壳质量,蛋壳颜色也会变差。同时,随着鸡日龄增长蛋重增加,但蛋壳重量、蛋壳的色素却不相应增加,蛋壳因此而变薄、蛋壳颜色变差。这个时候最好使用高含量维生素的饲料如和美华的“LC65”系列产品,同时定期使用多维类如“生肽素”,以提高蛋壳质量。

三、 营养因素:

1、钙、磷:最主要的是石粉要使用颗粒石粉,同时石粉中钙的含量要定期检测,以防止石粉含钙量不够导致蛋壳质量变差,石粉的保存也较为重要,应存放于室内,防止雨淋造成钙的流失。磷在蛋壳中的含量极低,但磷水平过低则降低产蛋性能,适当的磷对提高蛋壳质量有利,使用植酸酶可以提高饲料中总磷的利用率。

2、维生素:VD3参与机体钙、磷代谢的全过程,是钙磷元素吸收与骨组织钙、磷代谢的调节因子,也是钙磷在蛋壳腺内分泌所必须的。通常产蛋鸡饲料中含量应高于2000IU/kg,但在应激和病理状态下,添加量应适当提高。如果使用HY-D,则可以降低D3的使用量。维生素E、维生素C可间接地影响蛋壳颜色与蛋壳质量,因为这两种维生素都是重要的生物抗氧化剂,可维持机体组织细胞的完整性,增强抗病力和减少应激。和美华的预混料具有维生素高、氨基酸高的特点,有助于更好的蛋壳质量,同时和美华的“生肽素”具有高含量的VC、VE与HY-D,定期使用,有助于改善蛋壳质量。

3、饲料能量和粗蛋白水平:饲料能量水平过高或粗蛋白水平过低导致钙进食减少,蛋壳质量下降。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油脂,能明显改善蛋壳颜色。秋季新玉米的水分高,使用也会导致蛋壳质量变差,因此,在秋季使用新玉米时,要特别注意。

四、 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温度、光照、应激。夏季高温季节,采食量因气温较高而减少,从而使摄入的钙量减少而影响蛋壳的质量,所以高温季节要提高饲料中的含钙量。应激反应(如惊群)也可能引起输卵管的收缩,造成蛋壳腺粘膜损伤或机体分泌(如蛋壳色素分泌)的紊乱。还有一个管理方面造成的应激是笼养鸡的设计不合理,使产蛋鸡没有一个合适的体位产蛋,造成一些蛋在壳腺中呆的时间超过了正常的时间,结果过量的钙沉积于表面,使褐壳蛋看起来苍白。另外,产蛋鸡应该有恒定的光照制度,光照不足或不稳定、无规律都会造成鸡产白壳蛋。因此,人工补光应保持稳定,同时配以科学的饲料营养,可保证优良的蛋壳颜色与较长的产蛋高峰期。

五、 疾病因素:能引起蛋壳质量降低的疾病因素很多。在正常情况下,若软壳蛋、破壳蛋、畸形蛋增多,有色鸡蛋颜色变浅或色素消失,往往是发生疾病的征兆。大肠杆菌、新城疫、减蛋综合症、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疾病都会使子宫粘膜发生炎症,造成子宫腺体分泌障碍,从而影响蛋壳质量。

六、 不合理用药:不合理用药会影响产蛋和蛋壳质量,尤其以磺胺类、呋喃类、抗球虫类和金霉素副作用较大。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饲料中或养殖户使用了一些青霉素渣和土霉素渣的副产品,引起蛋壳褐斑等情况。因此,饲料中应不用或少用这些药物或药物副产品。

 

冬季蛋鸡育雏应注意哪些问题

和美华市场部开发服务专员田志双

首先我们先看看雏鸡的生理特点:

1、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

2、生长发育迅速,新城代谢旺盛

3、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差

4、抗病力差

5、雏鸡体内的水分含量高

6、群居性强,胆小易惊群

就雏鸡以上生理特点而言,为了发挥蛋鸡开产后最大的生产性能,提高抗病力降低死淘率,所以我认为就现阶段冬季蛋鸡育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温度:都知道冬季育雏温度要求35到37度,育雏场不管通过什么样的供温设施基本都能达到(锅炉突然坏了除外)。但几乎所有的育雏场都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那就是晚上的舍内温度都低于白天的舍内温度。正确的温控是夜晚舍内温度要高于白天1到2度。如果各育雏场能意识到这一点并能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加以改正,那就能大大提高健雏率。

2、湿度:湿度是各个育雏场最容易忽略的环节,有的厂家甚至认为根本不重要。这就出了大问题,在35度以上的育雏舍内环境下,湿度不够甚至过低目前发现两个危害:

一是造成舍内空气中羽尘及各种粉尘过大,在通风不畅的育雏舍内,雏鸡鼻腔长时间吸入大量羽尘和各种粉尘,进而诱发“甩鼻儿”症状的发生;

二是舍内空气干燥使鼻腔黏膜干裂降低鼻腔黏膜免疫力,此时病原微生物趁机侵入导致呼吸道病的发生。为么雏鸡十几日龄时就发现有“甩鼻儿”症状,我个人认为,湿度不够或过低是诱发呼吸道病初期症状“甩鼻儿”的主要因素之一。

3、通风:通风这个问题是最最普遍的问题,也是现阶段最主要的问题,并且通风和保温这对主要矛盾,养殖户大多数都解决不好。在现有供温条件下所有育雏人员都将保温放在了首位,这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通风做得不好,造成育雏舍内通风不畅,空气污浊。养殖户宁可保温也要牺牲通风。要知道,雏鸡舍内通风不畅,会造成以下几方面致命伤害:

一是雏鸡要换掉胎毛,育雏舍内羽尘及各种粉尘得不到及时排出,雏鸡长时间大量吸入羽尘及粉尘就会出现初始症状“甩鼻儿”,更可怕的是育雏人员还没有意识到“甩鼻儿”是通风不畅造成的,错误的认为是雏鸡感冒了,这时就神经紧张开始大剂量投药。在通风没有得以改善的情况下,用药效果并不明显,育雏人员就会采取延长用药时间或换药的措施,(这里暂且不深入讨论药用的对不对症),就药物进入胃肠内而言,一般的抗生素都会对胃肠内的有益菌群造成伤害,进而影响雏鸡的消化吸收,使雏鸡体况雪上加霜,免疫力下降,极易感染疾病的同时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差或者有的鸡体根本“免疫无应答”;

二是雏禽舍通风不畅,舍内升温设备是火炉,火炉的燃烧会消耗大量氧气,这时新鲜空气不能及时补充进来,就造成雏鸡缺氧。雏鸡长时间缺氧就会免疫力下降,外界病原微生物就容易入侵,这也是小鸡不断吃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雏鸡粪便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氨气和硫化氢气体)得不到及时排出,雏鸡长时间大量吸入,会降低鸡体免疫力,使得鸡群变成易感群体,外界病原微生物趁虚而入。

简单的说微生物学概况起来就一句话:三菌四体一病毒:三菌包括细菌、真菌、霉菌;四体包括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一病毒包括鸡瘟病毒、马立克病毒、流感病毒……等等,这些病原微生物在自然界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就存在我们周围,只是我们用肉眼看不见,只能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当鸡体处在健康状况下,自身免疫力就高,这些病原微生物是无法侵入鸡体而致病的;当鸡体免疫力下降时,就给这些病原微生物可趁之机。所以当今现状是鸡只从小就开始吃药,不吃这药就吃那药,一直吃到淘汰。如何能帮助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少用药或者不用药也能把鸡养好,这将是我们和美华人未来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